【微探讨】冰晶式动态冰蓄冷技术分析

hvac-木子李
2021-12-20

   

一、概况

二、目前市蓄冰形式介

三、冰晶式动态冰蓄冷技分析

四、与静管式)蓄冰的

五、市案例及分析

六、结论及建

一、概况

开发主方有冰晶式动态冰蓄冷系统应用的需求,特整理本告。但本系案例少,于系目中运用的经济型、可靠性和定性没有一定的参考,主希望我司顾问方能本系情况行了解分析,并专业性的建

告通过对冰晶式动态冰蓄冷系的了解,并合目前市主流的管式静冰蓄冷系,从技、成本、运营维护定可靠性上比分析,主方决策做参考。

二、目前市蓄冰形式介

冰蓄冷系统应用的原理是:通蓄冰装置,具有峰谷价的城市(一般白天价高,价低),夏季利用上的低谷电进行蓄冷,并在白天高峰存的冷量放出来,从而为项电费。蓄冰系的系统组成基本相同,主机、冷却塔、设备、蓄冰槽及管路等,主要区在蓄冰形式上。

蓄冰形式主要可以分:静蓄冰和动态蓄冰,静蓄冰系主要是早期的冰球蓄冰方式和目前主流的管蓄冰方式;动态蓄冰系主要有冰片滑落式、冷水蓄冰方式以及本告要讨论分析的冰晶式蓄冰方式,以下简单形式的原理。

2.1、静蓄冰系

冰蓄冷系的原理,如下:

图片1.png

2.1.1冰球式蓄冰系

原理:利用内充有可相的小球(增大,一些厂家在球体上会再有若干个小的凹陷,后称冰球)来蓄冷,并将冰球存于专门的罐体中,通于主机与罐体的低温,将冰球内的介完成相,从而存冷量;,通换热器(二次侧为末端)和罐体,将冷量放到空末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冷、冷的程。

属于中国最早引的系,因各缺陷,如冰球破多,新建目已少。

图片2.png

2.1.2 管式蓄冰系

原理:利用于蓄冰槽内的管(浸在水中),将管外的水相成冰。管和主机的介质为低温管外所的冰沿着管逐加厚,最达到设计值为止;,通过盘管内与板换间(二次侧为末端),将冷量放到空末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冷、冷的程,有融冰与外融冰两

因技术较为成熟,在目前广泛用于冰蓄冷系统项目中。

图片3.png

2.2 动态冰蓄冷系

2.2.1冰片滑落式

原理:通将蓄冰槽的水自上向下洒在制冰机的板状蒸器表面上,使其冻结成冰。当冰厚度达到59,通制冰机的四通阀换向,将高温气制冷通入蒸器放,使与蒸器板面接触的冰融化,板冰靠自重滑落至蓄冰槽内,形式如下

四通换频繁,气脱冰效率低、噪音大,民用使用少。

图片4.png

2.2.2冷水蓄冰       

原理:通把普通淡水冷却到低于0℃的液态过冷状,再超声波促晶生成流化冰的技,乙二醇溶液是亚稳定状,溶液出制冰换热温差很小,当达到一定的会自成核象。其核心是水在换热器中降温到0℃以下的状而不生相,在冷却解除器中消除冷状,低于0℃的水通0℃的冰,也有归纳到冰晶式蓄冷方式的。系原理如下:

冷却速度要快,水流高,易堵塞板等缺点,少。

图片5.png

2.2.3冰晶式蓄冰

原理:通将融入水中的抗冻剂(一般乙二醇或丙二醇)定在合适的比例,将此流体通制冰主机的蒸器,直接在流体内形成小的冰晶(-1℃左右),然后再冰槽内,利用冰水密度小,冰晶留在罐体上部,通多次循,来实现蓄冰;时载从蓄冰罐体上部淋下,下部将水抽出,通换热器(二次侧为末端)和槽内的,将冷量放到空末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冷、冷的程。

术较为,但控制复杂,存在患,技品牌少,用案例少。

图片6.png

三、冰晶式动态冰蓄冷的技分析

以上冰晶式动态冰蓄冷的原理做了简单概述,针对本次主方提供的中机能源的冰晶式蓄冰系主要特点是集制冷水、制冰晶及热泵三功能与一体,区于常的双工况(制冷、制冰工况)

3.1 、系各功能工况的概述

主机采用的是立式液式蒸器,器配有旋浮式拌装置换热,蓄冰冰晶生成,设备外形如下:

图片7.png

据厂家了解,大型离心机的机采用的是日本三菱品牌,小型螺杆机机采用国内知名的汉钟品牌,整体机组为中机能源的品。以下本机的三个功能工况做简单的介,系原理如下:

图片8.png

3.1.1制冷水工况

可同常制取供空末端直接使用的空工况的冷水,本告不再述。

3.1.2制冰晶工况

同上述原理,本系采用的是以3.5%溶度改性抑制性乙二醇水溶液或丙二醇水溶液替代水作供冷(蓄冷)介,溶液集冷、蓄冷、供冷于一体,蓄冰溶液在蒸器(换热器或冰晶生成器)中降温析出冰晶,溶液析出冰晶后成冰,此冰平均量溶度2.53.5%,在蓄冰槽内冰晶与溶液自然分离,溶液在下部,冰晶在上部。

3.1.3热泵工况

热泵原理同能源塔的系原理,是从蓄冰槽内吸收水的行制,可通冷却水、土壤、河湖水等冷。供热时,即或分向大气或其它源全部或部分放冷。当放冷速率跟不上,冷量就以冰晶的形式蓄存,供放冷可以不同,如10可以24时错时放冷;条件允许时,可用低谷化冰接蓄

3.2   于静蓄冰的优势

3.2.1主机能效高。初始的冰点温度约为-1℃,蒸温度约为-4.5℃个循环约形成2%的冰晶,个循后溶液会有增加,一般设计为50%的蓄冰量,蓄冰完成后,溶液度会增加到6%这时对应的冰点是-2.5℃,蒸温度约为-5.5℃,主机能效有所下降,主机COP4.5以上。而双工况管蓄冰,乙二醇-5.6℃,蒸温度-7℃的,主机的COP3.5以下,且同冰制取程中,由于随着冰厚度的增加,传热也逐有所减少,主机需要卸,从而会延制冰时间,增加能耗。注:于系虑综合能耗。

于大于1200RT,需要用双工况冷水机组经制冰换热实现。)

3.2.2耗材少。当蓄冰量65%蓄冰槽与管蓄冰槽体相当,但无需管,且在蓄冰槽内不需要修空

3.2.3可供吸收蓄冰槽内水的行制冷却塔或其它方式散冷,若四管制系,可同利用此冷末端行供冷,达到使用回收的能目的。

3.2.4可随蓄冰

3.2.5增加蓄冰量代价小。加大蓄冰池和蓄冰时间即可。

3.3   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风险

从技原理上来看,冰晶式动态蓄冰相于静蓄冰有一定的技性,但之所以未成目前市的主流蓄冰形式,主要是在系定性及可靠性上也存在潜在的风险,甚至有因冰晶堵塞致系不能使用的失案例。以下对该存在的潜在问题分析如下:

3.3.1温度感的延性可能造成

温度感的延性,当感器检测的温度<实际温度,溶液不会冰;当感器检测的温度>实际温度,溶液多,溶液生蒸器冰堵、管道、阀门、水问题,甚至堵塞。

3.3.2离心机出水温差小,可能生喘振,甚至停机

制冰始后,蓄冰槽溶液的温度不断下降,经过约2h0℃-2℃个温度的溶液再次入制冰器制冰,温度又不能高于-3℃,以防止冰晶多,温差很小,离心主机会生喘振或停机。

3.3.3主机温度置要不断随溶液温度化而化,控制度大

程溶液度会化:初期3%的乙二醇溶液度,到冰量达到60%,溶液度达到7%,冰点温度-2.7℃;各溶液温度再低1.5℃,制冰程要求控制定要求温度不断的,属于动态控制程,控制大。

3.3.4由于水流量大,造成槽内漩,可能造成冰晶吸入管道

制冰换热2%的含冰溶液出来,到制冰蓄冰槽的冰量容65%,槽内溶液和已冰粒会成漩吸入管道和水,再度冰而形成更多更大的冰核,造成冰堵。

四、与静管式)蓄冰的

下表出与市主流蓄冰方式的总结,以便更直了解

图片9.png

合以上比可知,两蓄冰放肆各有优势和劣,冰晶式动态蓄冰系在技上要求更高,技性上有一定的优势

五、市案例及分析(略)

六、结论及建

以上分析内容,并合我司市场调研的情况,中机能源公司提供的冰晶式动态蓄冰系统进总结如下,并提出初,供主参考:

6.1、从系原理上看,冰晶式动态蓄冰属于技上更的系。但目前国家没

有相的技术规范。

6.2、从初投和机房面上看,可同时为夏季供冷和冬季供暖,省了源系的初投和机房面,且蓄冰系本身成本无增加。

6.3、从运行用上,无蓄冰功能热泵功能能效都高,特在冬季同需要供冷的情况下,能效果明

6.4 从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上来看,统对控制精度要求比高,控制比较复杂,系定性和可靠性大多取决与系的自控,否生冰堵、机喘振、能耗高等一系列问题

6.5、从与ZJ能源公司沟通与交流来看,其公司设备利技,克服了冰晶式动态蓄冰系传统的技术问题,以上风险在其目案例中未关隐患。但所提供的目案例时间均不超5年,有待市场时间上的步检验

上,蓄冰系统节能性好,能降低投节约运行用,如果能解决告中的技术风险,可考在本目中采用。建厂家提供冰晶式蓄冷技术风险控制的具体做法与实际项目的运数据,并建议业主方考察具体目案例并与物管理方行深度交流。


阅读30
分享
写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