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开发过程中机电顾问在越来越多的介入,正是如此,这些年机电顾问公司也遍地开花。机电顾问为业主提供各项必要的机电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服务,配合业主的工期进度安排,保证项目在技术、设备、材料及功能等方面全面满足业主的目标。在国内市场中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机电顾问作为“被雇用者”,在各方面均受到业主的一定制约,很大程度上要“看业主脸色”做事,因此其项目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自身的“服务态度”和业主的“满意程度”。
而另一方面,国内机电顾问水平层次不齐,业主方对顾问的不信任,也导致机电顾问很难在“管理”这个角色上发挥作用,加上顾问费用的降低,顾问自身也渐渐放弃了做“管理”的角色,越来越多的顾问项目前期扛上了设计院的技术活,而与设计院可以拼的也仅仅是“廉价”的“服务”意识了。(之前写了一篇“【微探索】传统设计院如果不谋求转型,一线设计师的出路在哪里?看完更加迷茫了~”后面有时间我想写篇文章探讨一下机电顾问何处何从?)
机电顾问与设计院机电设计的区别:
机电顾问工作主要有下面四个特点:
工作范围大。
机电顾问所做的工作几乎贯穿于从设计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的整个项目周期。工作范围大,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及调试验收等均要涉及到。
项目周期长。
机电顾问大多与业主签订的是顾问服务性合同,合同期限基本等同于项目开发周期。按照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开发的现状,项目运作周期交长,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有的甚至近十年。期间项目各参与方人员变动比较大,工作移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资料和信息遗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作难度和运营成本。
突发性和紧迫性。
正如前面所说,机电顾问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业主。业主常常有自己的想法或者现实情况发生变化,安排的工作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性”就是指业主工作安排不遵循已有进度,或者突然推翻前面所做工作,抛出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的工作。
“紧迫性”是指业主的工作往往要求短期内完成,时间紧。这个有别于设计院有个绘图的周期,顾问往往是今天的工作今天就要交。
沟通过程复杂
通常国内设计院的专业分类齐全,建筑、结构和机电等各个专业都有,并且设计院具有图纸签章的权力,非常利于内部设计协调和方便图纸送审。而机电顾问通常只负责机电专业,需要与建筑师、结构师等协调机电设计,而往往请机电顾问的标杆项目的建筑师都是境外的,有时还存在沟通时差,微信要24h关注,另外,机电顾问绝大多数都没有图纸签章的权利,在设计工作完成后还需要经合作设计院审核,然后由设计院签章后送审。另外,设计协调均需要业主专门安排,各有关方面参与。因此机电顾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沟通过程复杂,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非常高。
机电顾问有下面四种工作模式(主要体现在设计阶段):
顾问模式一: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由机电顾问完成,施工图设计由设计院完成,机电顾问审阅。
顾问模式二:方案设计由机电顾问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由设计院完成,机电顾问审阅。(开发商越来越重视方案阶段的机电系统研究,这种模式越来越多。)
顾问模式三:所有设计工作及顾问服务工作均由机电顾问完成,设计院提供图纸盖章工作。
顾问模式四:所有设计由设计院完成,机电顾问负责审阅。